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趣闻 >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亲兄弟吗(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好吗)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亲兄弟吗(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好吗)

公元255年,司马师在战争中遭遇敌方偷袭。大惊之下,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睛中流了出来,用手一摸,竟然是自己的眼珠!

那叫一个痛啊,可是战斗正酣,司马师不想为此影响军心,因此用被子蒙住了头,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战斗。

不久后,司马师因为眼疾活活痛死,终年48岁。

《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露出峥嵘,晋位为大将军,掌握了曹魏政权。

而在此之前,司马昭一直是司马师背后的男人,他躲在哥哥的背后,甘心听哥哥号令,为他冲锋陷阵。

在诺大的权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上演兄弟夺权的一幕,反而相处和谐呢?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亲兄弟吗,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好吗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已经是70岁,垂垂老矣。

如果后继无人,他也不过是个位高权重的权臣,不可能颠覆曹魏政权。

司马懿有9个儿子,良莠不齐。其中最为能干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其他7个儿子相比起来就逊色得多。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原配夫人张春华所生,司马师比司马昭大3岁,两人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司马懿草创基业后两年就去世了,临终前把大权交给了长子司马师。

司马师主政时,魏国危机四伏,面临的情况非常棘手:

1】朝中还有大量忠于曹家的势力,曹魏政权内部不服者大有人在,淮南叛乱此起彼伏,司马家的地位并不稳固。

2】外部有吴、蜀两个强敌,虎视眈眈。魏国时刻面临强敌的进攻,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聪明人的司马师和司马昭,非常明白只有兄弟齐心,才能和力断金。一旦两人发生内讧,将会造成司马家族灭族的危险。

因此,维护司马家族的利益是两兄弟共同的目标。因此,司马师和司马昭必须合作,共同面对外部危机和朝廷动荡。

《晋书·景帝文帝本纪》中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景)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景)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次日的事变,司马师本人亲自上阵,率军据守司马门,控制京都,军容严整,置阵甚整。他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闻令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司马懿颇为赞赏地说:“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政变成功后论功行赏,司马师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任卫将军。司马昭得到了增加封邑一千户的封赏。

从心理素质上来看,司马师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显然能够托付大事。而司马昭就显得略逊一筹了。

从谋略来看,司马师私下养了3000个死士,平时隐藏在民间,不为人所知。关键时刻聚集起来,能够出其不意地发挥重大作用。这份未雨绸缪的心机令人赞叹!

2】军事才能

司马师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后,与司马昭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司马昭主外,司马师主内。

公元252年,吴国君主孙权驾崩,司马师趁此机会,兵分三路攻打东兴,准备攻取东吴新建的堤坝。

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作为都督,率七万大军迎战吴国太傅诸葛恪。

没想到此战魏军大败,死伤惨重。

战后讨论谁该为此承担责任时,随军司马王仪称,责任在统帅(指司马昭)。司马昭大怒,竟下令斩杀了王仪。

而司马师却把战败归咎于自己,并说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随后,司马昭因为担任都督被罚,削去爵位。其他武将都没有过重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

从这里也能看出司马师的胸襟气度比司马昭胜出一大截,能够宽厚对待下属,驭下有术。

第二年,司马师又遇到同样的对手,吴国太傅诸葛恪出兵二十万攻打合肥新城。

当时朝臣都认为应该守住各个水路口岸,以防诸葛恪进攻。

司马师却认为诸葛恪应该是集中兵力进攻合肥,不会有空余时间和兵力去攻打其他地区。而且诸葛恪求战心切,孤军深入,很难持久。

于是司马师采用防御战,调动20万大军挖深沟、筑高墙,严防死守。

诸葛恪进攻数月也没有能够攻下新城,最终粮草不继,被迫退走。

司马师又布置的伏兵截断诸葛恪的退路,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

面对同样的敌人,司马昭大败,而司马师大胜,军事能力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亲兄弟吗,司马师司马昭关系好吗

3】政治手段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不堪忍受大权旁落,因此与亲信密谋废黜司马师。

没想到计划被司马师得知,于是,他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虽然将曹芳的亲信屠戮殆尽,却留得曹芳一条性命,衣食上并不亏待曹芳,让他终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留有底线,也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可是司马昭就简单粗暴得多,他后来面临的朝政局面,几乎和司马师一模一样。

公元258年,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事情同样败露了,曹髦迫于无奈,只好带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早已收买了曹髦的亲信成济,成济趁曹髦不备,从背后用利刃刺死曹髦。

司马昭闻讯大惊,假惺惺地伏在地上说:“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随后,他又将所有罪名归于成济,将他斩杀。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

在此之前的朝代中,皇帝位置要么是皇帝禅让,要么是反对者逐鹿天下,胜出者得。

作为皇帝的近臣,弑君以夺取权力,完全违背了有史以来正统教育中宣传的“忠君”思想。为天下之大不讳,实在是突破了当时人的底线,令人不齿。

司马昭的弑君之举让他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皇帝横尸街头,这对天下人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大的。司马昭立刻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司马昭的政治声誉严重受损,他几乎成为心狠手辣,为了权力毫无底线的代名词。有一句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遗臭万年的见证。

最重要的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他谋夺得再多,也是给司马昭做嫁衣裳。

司马师的第一位正妻名叫夏侯徽,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却没有生儿子。

高平陵政变前,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师在偷偷“阴养死士”。为了不泄露秘密,司马师狠心将夏侯徽毒死了。

后来,司马师又娶了上党太守羊衜之女羊徽瑜,羊徽瑜却未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

司马昭在生儿子这一点上,完胜司马师。他有9个儿子,其中正妻王元姬就生了5个儿子。

他看到哥哥司马师久未有子,就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

司马师死后,家业将由养子司马攸继承。那不还是落到司马昭一脉了吗?

所以司马昭根本不需要去跟司马师争夺权力,他只要等待就好了,早晚大权会落到他手里。而司马师越努力,司马昭将会获得越多,他当然是乐见其成了。

四、结束语

司马昭虽然早年不及司马师,但是他胜在寿命长、儿子多。

司马师临终前,将自己的政治权力移交给司马昭。在随后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昭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政治家。

在祖父、伯父、父亲奠定的基础上,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