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三国演义扭曲了多少历史)
- 历史趣事
- 用户投稿
- 2022-12-31 10:10:16
《三国演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些经典的历史人物,早已为大众所熟知。
《三国志》这本书看过的人应该不是很多。这是一本历史书籍,是中国系列史书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这本书记载着中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自然可以对书中所写事件和人物进行发挥、夸大、想象等各种操作,以使得故事和人物更加精彩。
但是,《三国志》作为史书,必须尽量符合历史真实,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好在作者陈寿的叙述,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肯定。
陈寿,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他少年好学,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三国时代结束进入晋朝以后,他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与《史记》和《汉书》等标准的史书有所不同,“名为志其实无志”,全书只有本纪和列传。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与《三国演义》把蜀国作为正统,把诸葛亮和刘备作为正面英雄人物描写不同,《三国志》是以曹魏这一方作为主要正统来写的。这也可能是陈寿后来作为晋朝的臣子,而晋朝是承袭了曹魏的。《蜀书》之所以只有十五卷,大概由于曹魏和东吴当时都有了自己的史书,而西蜀则没有。陈寿只能自己重新收集资料,或许当时难度有些大。
关于《三国志》的优点: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全书文采斐然,对话传神,有侧重和渲染的描写。
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虽对蜀汉怀有故国之情,但却不隐讳刘备、诸葛亮的过失,在书中记下了刘备以私怨杀张裕,以及诸葛亮错用马谡等事。
取材精心,审核简明扼要。汉魏交替之际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对孙策之死,舍弃了《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了孙策为许贡的刺客重伤而死。
《三国志》行文简明。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
关于《三国志》的缺点:
《三国志》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蜀国灭亡时陈寿三十一岁。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但也正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还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陈寿对当权统治者的本纪多“曲笔回护”,而列传中也多所讳。这或许是他身处当时,迫不得已吧。
然而,无论如何,《三国志》是我们了解和探究汉末三国时代的一本最重要的史书。很多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不妨再去看看《三国志》,对比一下前者中那些是真实的,那些是虚构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