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事 > 古代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曾老说的中原地区是哪里)

古代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曾老说的中原地区是哪里)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带;广义上的“中原”则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周边的苏皖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古代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曾老说的中原地区是哪里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中原地区尤其是河洛一带处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交接之地,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而被称作“土中”、“地中”或“天下之中”;《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称“中原”。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亦是华夏先民的世居之地。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的提出和最终被人们认可、接受,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大约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作为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但是此时只是零星的出现。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中原”一词开始较多指中原地区。到了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地理名词,专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后世,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在历史上,除了河南始终稳坐中原位置以外,实际上其周边各省多多少少都曾加入过

先秦时期,洛阳、山东定陶皆有“天下之中”的说法,中原范围大概就是洛阳到定陶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还包括苏皖北部、陕西的一小部分地区,,不过大部分区域都在河南,因此河南又被称为“中州”。

两汉时期,中原向黄河以北和山东地区大幅度扩展,基本上现在华北平原、山西中南部、陕西渭河平原一带都可以算是中原,但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些地区的边缘地带,比如燕地、胶东半岛、长安以西、徐州一带就很模糊,具体拿出来的时候不被认为是中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和两汉差不多,但范围有所扩大,比如关中平原全部、徐州附近基本上已经确定是中原了,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作为丢失的故土,中原的范围更加大了,基本上丢掉的土地都是中原

隋唐五代时期,中原这个概念被淡化,也同时被泛化,对周围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来说,中原指的就是隋唐这些国家;五代时期,对十国来说中原指的是五代这五国中央政权国家实际控制地区

宋元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中原地区的范围多有缩小,主要包括黄河以南的河南、长江以北的湖北及毗邻地区。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中原地区的没落,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以及徐州一带这些中原的老成员现在纷纷彻底退出,各自组建自己的文化区域去了;如今环绕中原的区域文化有:荆楚文化、江淮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以及代表陕西“关中”的三秦文化等。

中原这个概念最早指洛阳到定陶一带,然后经历了先是北扩西进,然后东扩南进的过程,到宋代达到最大范围,而后急转直下迅速收缩,固定于今天的中原概念,经历了很大变化。

古代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曾老说的中原地区是哪里

中原”这一地理区域文化概念,在各类词典中的解释并不相同

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这一解释,乃是根据“中原一词的历史变迁而来。

辞海上下全二册,1936年版缩印

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中原”如下:

1、平原;原野。《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2、地区名。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先时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和(今山东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说法,其后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故称此地为中原。《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在南北分裂时期,常以此和江东等词相对称。

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的《辞源(纪念版)》(全两册)“中原”词条解释: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汉语大词典》「中原」词条:

1. 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笺:「中原,原中也。」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鲁迅《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 地区名。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 ●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 泛称中国。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如下: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

由上可知,“中原”这一地理文化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中原”,即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带广义上的“中原”,指代比较模糊,有的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的指河南及其附近之地;若“中原”范围扩大,则指整个黄河流域,甚至泛称中国

当然也有《现代汉语词典》大致确定的描述,即:“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这里未包括传统意义上属于“中原”的苏皖北部

那么中原地理区域界定,又该怎样界定呢?

据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分析,作为特定地域的中原,历史所指范围并不一致,以古豫州为起点,以河洛地区为重心,其地理范围不断地扩大,遍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当然也包括黄河故道的皖北和苏北地区,同时依据中原地区历代政区的变迁和文化的影响,大致可以将中原的四至界定为: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至沔水——淮河一线,东至泰山——泗水一线,主要包括河南省的全部,河北邯郸以南,湖北枣阳、襄樊、郧县以北,陕西华山以东(包括陕西洛南),山西临汾以南(运城地区),山东菏泽、聊城以西,安徽亳州、宿州市,江苏徐州市、宿迁市所辖地区。这种界定,当然是广义上的“中原”界定。

然而,湖北枣阳、襄樊、郧县文化上更近于南方荆楚文化陕西洛南也属于三秦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划分“中原”地理概念时,还要考虑其内在的联系和文化因素。我们今日所说的“中原”,主要是由三大区域组成的,一是河洛地区,这是中原文明的肇始地;二是黄淮平原,是中原的主干;三是南阳盆地,为重要粮仓。此外,中原向西不超过华山以西,是因为那里属于秦文化;向东不越过泰山,因为那里属于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而南沿秦淮一线,是历史上通常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东南到皖北、苏北,是因为北宋末年黄河改道以后,这些地区和豫东南、鲁西南成为黄河下游,其经济发展程度和民风民俗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显然,作为一个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范围的界定应该是广义上的对“中原”的界定。

在对中原经济区范围的界定上,还有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所做的《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根据文化一致性原则、历史传承性原则、区域经济联系紧密原则、专业化分工合理性原则、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原则,最终确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河南省全省、河北省的邯郸,山西的长治、晋城、运城,山东省的菏泽、聊城,安徽省的淮北、阜阳、宿州、亳州等地28.6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但最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超越了河南专家们的界定,根据后来的发布情况,中原经济区的范围以河南省为主体,共涵盖5省30个地级市和2个县。

这个规划,超过了河南省相关专家的预期,包括河北的邢台,山东泰安市的东平县,安徽的蚌埠市、淮南市的凤台县等地。”一位长期报道中原经济区的记者评价说。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中原”概念准确表述应该是: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带;广义上的“中原”则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周边的苏皖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以上即为近代国人认知中的“中原”概念,其范围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中原经济区范围大致相合。

现代意义上的“中原”地理区域范围:

参考近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中原经济区范围和当时的《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根据文化一致性原则、历史传承性原则、区域经济联系紧密原则、专业化分工合理性原则、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原则,最终确定中原经济区(当代中原)的范围包括河南省全省,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夏朝至宋朝,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中原地区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

参考资料

《新版中原之溯源:细数历史变迁,看“中原”如何长成》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

《汉语辞海》

《辞海》

《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