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人(女人的3从4德5不准)
- 历史趣事
- 用户投稿
- 2023-02-11 11:30:53
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是指封建社会中女性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其实“三从四德”类似于“三纲五常”,“三纲”是枝,“五常”是叶,合称“三纲五常”,实际上“五常”是对“三纲”的多角度阐述,即“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也一样,“三从”是干,“四德”是枝。
“三从”是行为标准,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即“从父、从夫、从子”,其实这也算是封建社会中的人之常情,哪怕是到了今天,咱们自由开化了,同样是广大妇女选择最多的选项。
你要开放、要青春、要叛逆,在家的时候不听父母的,结婚之后时刻考虑着出轨,根本不考虑子女的感受,这算个什么玩意呢?
所以说虽然“三从”听起来很不友好,被自由人士定调为封建余毒,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只要我们整体社会伦理关系不发生大的改变,这种认识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修辞方式在今天来说,已经不合适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男女关系不能再用“从”来表达,即使是“从”,也是“从心”——但是我们的“心”,不就是长久社会意识形态下培养出来的个人认识吗?
听父母的话是经济原因,和丈夫一起生活是情感原因,对子女的爱护是天性原因,其实这都不违背人伦和良心,为什么现在一提到就要打倒呢?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是教导女子如何成为一个好女人的四门课程。“妇德”,品行道德。“妇言”,修习辞令。“妇容”,仪表整洁。“妇功”,参与劳动。
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要人品好,会说话,美姿容,能持家。
试问一下,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这样几点长处的女娃是不是讨人喜欢的女子?
还不是一样嘛。大家都喜欢妖媚的、爱泡吧的,玩得开的女孩,可又真正有几个人愿意做备胎之备胎之备备胎?
有多少人在意识中把“玩”和“娶”,也就是“耍女朋友”和“找老婆”完全独立开来?
不改变这种男人和社会对女子行为是否正确的是非观,那么又怎么能说“三从四德”就过了时呢?
还是那句话,一个听父母话、听老公话、对子女好(三从),人品好,会说话,美姿容,能持家(四德)的女孩子和一个性格、行为完全相反的女孩子,两个人都喜欢你,你会选择谁?
不言而喻嘛。
说到这里,就肯定要有朋友痛斥,女子活成什么样,用不着男人来看。
这当然是对的,每个生命都是自由平等的个体。
活成什么样是你的自由,但是男人和社会的喜好,并不会因为你的胡乱选择而改变——美和丑,道德高尚和品行不端,这些判断依据都是有社会公约数的。
你有你的自由,我也有我的自由。
女人有活出自我的自由,男人也应该有选择自己喜欢类型的女人的自由。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如今小鲜肉成为了社会主流?还不是因为女人的选择逐渐占据了社会公约数的大头?
女权主义者一定要搞清楚一点。
平等并非便宜占尽——那不叫平等,那是打着平等口号的性别欺凌。
世界上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是个人感觉中国的大城市中,女性地位普遍高于男人。至于什么用工歧视之类的,其实都是出于经济考虑。
建国之后,甚至在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就走在了前头。当然不排除有闭塞落后环境下的情况,但是不也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平等进步吗?
回头再说这个“三从四德”。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未必就全是糟粕,特别是在发明之初,其实这些所谓遗害大都是宋朝理学以及明清封建余孽的形而上学和变本加厉。
就好像“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反动言论吧,其实班昭说这话的时候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班昭在《女诫》说的是:“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她的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只要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
是明朝陈继儒篡改了这句话,成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新时代下,女人的地位是提高了,甚至很多时候超出了男人,因而才有“新三从四德”出世:
女友出门要跟从、女友命令要服从、女友讲错要盲从。
女友化妆要等得、女友花钱要舍得、女友生气要忍得、女友生日要记得。
其实这不也挺有意思的嘛。
既然新编是玩笑,大家不会去上纲上线,那么老的“三从四德”,我们完全也可以去除盲“从”,重新认识。
其实还真不是什么封建流毒,去掉后世臭不可闻的文人曲解,这几样道德规范依旧是大众所认同、所喜欢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