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事 > 历史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谁(三次不入家门的典故是谁)

历史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谁(三次不入家门的典故是谁)

三 过 家 门 而 不 入

历史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谁,三次不入家门的典故是谁

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世人广为传颂,这个故事说的是他在治理家乡沣河和黑河时所发生的感人的事。而在临夏,还有另一个版本。

相传说大禹循河逆流而上,来到积石山,看到黄河被高大峭拔、 蜿蜒几十里的积石山所挡。洪水咆哮而下,造成九州之内的灾害。大禹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凿开一个缺口让黄河水泄出去,才能消弭灾害隐患。

他决心劈开高高耸立的积石山。

他带领万民治水,吃的是粗糙的食物,穿的是破皮袄烂毡毡,露宿野外,夏天顶烈曰,冬天冒严寒。有人在山上摔死了,就在山上刨个坑埋了;有人在水里淹死了,就在河中水葬。

大禹的手上长满一层层老茧,脚底结出了厚厚的疔痂,蓬头垢面,忙得连头和脸都顾不得洗一下。指甲脱落了,浑身的汗毛也掉光了,远远看去像个蠕动的黑虫。手下的人个个被感动得直淌眼泪,用更大的劲头投人到治水之中。

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却没顾上进去看一看。

第一次经过门口时,他听见自己的儿子呱呱落地了,妻子由于分娩的痛苦正在大声呻吟。手下劝他进去看看产妇婴儿,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咿呀学语,挥着小手叫父亲,禹向妻儿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含着热泪离开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孩子长到十多岁了,跑过来拉着父亲的手往家里拉,他爱怜地抱起儿子,亲了一下,叫儿子告诉母亲,治水忙,没空回家,又匆匆离去了。

他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治水的人。

他们凿呀凿呀,经过异常艰苦的劳动,积石山终于被凿开了,奔腾的黄河水从凿开的缺口飞泻而出,顺着开出的河道欢快地向东流去。禹和他的伙伴们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制服了洪水,完成了治水大业。

大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此刻还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广为传颂。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

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能够说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大禹的精神难能可贵,世所罕见。

历史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谁,三次不入家门的典故是谁

通过这个故事,倡导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要学习古人的献身精神与主人翁的责任心态。这也是大禹文化的精髓。

在大河家积石关一带有禹王庙、禹王石、大禹支锅石、大禹斩蛟崖、天下第一石崖等大禹遗迹。历代显宦高官、巡边大吏和文人学士,凡来河州者,都要到积石关大禹遗迹处考察、游历、观光。

到禹王庙瞻仰、祭奠大禹,还留下了许多有关大禹导河的诗章。明嘉靖《河州志·文籍志》,共录诗赋110多首,而咏及大禹导河的20首之多,还有三篇禹王庙碑记。

除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临夏还流传着大禹开凿大夏湖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临夏是一个大湖,名曰大夏湖,淹没了大量的田地。史书记载:“禹未疏凿时,河州即湖也,既凿导水入黄河,故名。”

《史记》借秦二世之口云:“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

大禹为了将大夏湖的水排出去,带领治水大军选择大夏湖之北的北塬地带,安营扎寨,这个村庄就是现在的“禹王庄”。

大禹指挥治河大军在现在的泄湖峡地方开挖。

挖着挖着,上面的黄土挖尽了,露出下面黑色坚硬的黑曜石,怎么也挖不下去。大禹听说,亲临现场勘查,见又光又滑又黑又硬的石头,足有四五里长。

禹下令全军集中力量,加紧开掘,但是仍收效不大。于是大禹从“禹王庄”搬迁到工地附近的平地,现场指挥,当时把最好的工具耒锸和青铜工具都用上了。

为了施工方便,大禹在挖出来的深漕上修了二座桥, 一名曰“摺桥”,一名曰“泄湖桥”。最后终于挖开了河道,使湖水泄了下去,流入黄河。

后人就将这个峡道称为“泄湖峡”,把大禹第二次居住的地方称为“禹里家”,把大禹修造的这个桥叫“禹成桥”,桥边有个村落,称为“桥窝”。

如今泄湖峡、禹王庄、禹里家、禹成桥、桥窝、折桥等地名尚存。

传说大禹曾在泄湖峡的石头上栖息,一块石头上留下了大禹脚印,另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一些称之为“岣嵝文”的神秘文字。

研究岣嵝文的学者称,这种岣嵝文形似蝌蚪,因此又称蝌蚪文,系中国古代八大神秘文字之一,与考古地图中的“夏禹九州方位示意图”很像,暗藏着大禹治水图。

郭沫若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岣嵝文,也仅认识三个字。我不懂考古学,也不是研究文字的专家,泄湖峡的石头上的字,到底是不是岣嵝文,我难以判断。

但是我是告诉你的是,那个写下著名诗句《莫愁村看桃花》的清朝诗人,号称七绝高手的李苏,却为临夏留下了一首诗,收录在清康熙年的《河州志》中。

西倾大夏乱石中,一窍才开万派通。

绝塞深沟埋禹迹,昔年平地凿蛟宫。

奔流石破摧珠玉,激湍人惊骤雨风。

咫尺河源同斧削,教余天外忆鸿漾。